大嵩岭古道

#

人文历史

大嵩岭古道因岭南面有座古城——“大嵩古城”而得名。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,为了防御倭寇入侵,抗倭名将汤和在此筑城把守,城墙高1.7丈,宽2.2丈,古城内东西方向0.5公里,周长2.5公里。大嵩岭位于大嵩古城西面。


大嵩岭横跨于海拔550多米的福泉山麓之中,宛如一条洁白的丝带。过去,古老的大嵩岭是咸祥、大嵩、象山老百姓出入宁波、上海的唯一通道。


古道南面平且长,北面陡且短,路面全用鹅卵石铺设而成,沿溪而筑。岭两边因地势险要建有6座单孔石拱洞桥。


解放前的大嵩岭热闹非凡。每天,大嵩、咸祥等地沿路进出的乡民百姓络绎不绝,人们穿着草鞋,肩挑重担走大嵩岭古道,要经过大嵩街村、大嵩岙村、福泉山麓、绿野岙村,洋山岙村,到下水航船埠头即东钱湖,转乘航船到宁波。沿途潺潺流水,鸟语花香,空谷传音,树木参天。大嵩到下水航船埠头有12.5公里,中间的大嵩岭实际长5公里多。

特色

在古道入口处看见的一座金黄的建筑那就是甘露禅寺。传说甘露寺有一个故事:一个有钱人梦到已逝的甘露寺老僧人托梦给他,叫他重修甘露寺,会保佑他发大财。那人醒来后才知道,真的有甘露寺这个地方,于是耗尽家产,重修甘露寺。


古道中的乱石砌筑--石桥

古道左右伴溪水,架设石拱桥4座,分别为甘露桥、龙头桥、马腰桥、柱岩石桥。前三桥均为乱石砌筑,下有溪水穿过,桥面宽度约1.8米。海拔最高处(海拔85.8米)的柱岩桥为大嵩岭上规模最大的一座石拱桥,也是岭上唯一连接相邻两山(张家山与柱岩山)的一座桥梁,桥长8.77米,孔跨3.2米,高4米,桥下溪水湍急。


乱石砌筑之--柱岩和石庙

在南面的半岭之处,路边重叠着上下两块天然的大石头,像一张张大嘴,俗称“柱岩”。旧时凡过此路之人,都会去折一根小棒梗,在岩前一拜,许个愿后把棒梗插在上下两石之中,寓意自己双腿硬朗,能行走天下。“柱岩”再过去些,还有一块“仙人脚印石”,据说早年有“仙人”从福泉山麓经过,一脚踏在这块大石上,留下一只大脚印。大嵩岭的顶端还建有一座“福泉亭”,亭子里面备有草鞋、石凳、茶水,给过路之人休息饮茶。


巍巍古杉树,悠悠护林场

沿着古道走,会发现古道左边是一片光秃秃的水杉,正直直地威严挺立,而古道右边则是苍翠欲滴的松柏,正摇曳着婀娜的身姿。虽然只一道之隔,但演绎的绝对是冬夏冰火两季的美景。走近细看,还会发现杉木身上其实披着一层极薄极薄的嫩黄纱裙,脚下穿着一双五颜六色的“绣花鞋”!接着在古道的顶端,可以看见一片小竹林,竹林下方有几椽旧房,数畦菜地。大概是护林人的住所,外观院墙已经被风雨剥蚀得斑驳,门楣上方,依稀可见的只有那枚端端正正、硕大的红五星,见证了古道的沧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