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冰山上的来客就是我
- ·
- 2018-11-02
本地游学活动,旅行攻略分享,民宿房东/房客故事...
黟太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沿途有亭有庙,各有风致。
徽泾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由徽州府城至泾县。出歙县城向东北行;经吴山铺、牌头、新管、上新入绩溪县境;经临溪、雄路至绩溪县城;从绩溪县城向西北行,经高村、翠岭、镇头、浩寨至分界山(绩溪、旌德县界);过分界山,经七里铺至旌德县城;由旌德县城再向西北行,经新桥、柳山铺、高口铺、三溪铺至浙溪入泾县境;再北上,经榔桥至泾县城。全程94公里。歙绩段30公里,道路平坦,路宽6至9尺,修建慈张公路时被利用。绩溪县城至
雄关古道人文历史 汉置八关形成了四塞险固的京都防御体系 辕关之名,始于为守卫京都洛阳而置的八关,始于东汉末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。 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”的口号从张角的嘴里喊出,经过成千上万农民的响应,就有了东汉光和七年(公元184年)那场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。 由于叛徒告密,负责洛阳起义的马元义在原定起义日期前一个月被捕,并在京都洛阳被车裂于市,1000多名参与者也惨遭杀害。东汉政府还连夜发
王街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城相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徽昌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休龙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城界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浙皖古道人文历史浙皖(茶山)古道原是浙商、徽商商贸往来之路,据传是古代善人化缘修建,是一处难得的尚未开发的古道。在浙皖交界处还存有一处距今600余年的古关隘,大明嘉靖年间在此设汰厦巡检司,历代黄巢起义军、洪秀全起义军、抗日先遣队都以此作为军事重地。重走浙皖(茶山)古道,欣赏古道风景,感受中洲历史人文。特色
城乌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深霞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箬岭古道人文历史 箬岭古道始建于隋朝,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、中原的战略要道。至明代,仍是联结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重要官道。徽商兴起后,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、盐和山产的运输要道,而许村也凭借这条官道,成为市肆殷繁的水陆转运码头。太平天国时期,太平军和清军多次通过这条官道往来厮杀。解放战争时,李德生部就是从这里跨越若岭,解放歙县。 古道深处村落处处,村民民风淳朴、好客热情。玩累了,口渴了
家荆古道人文历史特色见证了徽商的风云,一路群山环绕,一旁是弯弯的溪流,时隐时现,虽然水不深,但耳边却不时会响起流水隆隆的声响,多彩的水晶矿石是另一个自然奇观 ,令人惊叹不已!推荐行程难度系数: 1.家朋乡坎头村(400米) 2.废水晶矿(930米) 3.荆坎岭垭口(1150米) 4.荆州乡上胡家村(海拔630米) 古道全程约10公里
城箬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城长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章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方家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
宏村景区不大,游玩方便,不过三四月的油菜花,和九十月的秋色不可错过。
祁门大洪岭古道人文历史祁门地处万山之中,古代交通十分不便,历代祁门人为了大洪岭通道,多次修建,捐输很多。这条通道开拓始于何时,今已难考。明万历(1573)前,南坡上岭以今大坦老岭之月形为起点,万历后以燕窝里为起点。关于这次改路,祁门民间有湘源郑寡妇捐金辟新路的故事,颇有趣味。大洪岭最后一次重修为清道光元年(1821),从明万历年间开辟修建到道光年间,历经2百多年苍桑,水冲石剥,道路损坏严重,于是来
杭宣古道人文历史宝昌桥取老头名在经由杭宣古道往独松关的途中,有一座石头堆砌而成的古桥,名曰“宝昌桥”。这座桥是余杭与安吉的交界线,这次也得到了修缮加固。其名称的来历,还有一个故事:传说从前,这座桥附近有一个看管山的老头,名叫“宝昌”,人们便称他“宝昌老头”。他十分尽心尽责,很用心地看护山上的毛竹、冬笋等资源,防止被他人偷盗。有一次,有人到山上偷冬笋,被宝昌老头发现了,便高喊捉贼。小偷将竹子掰开,把
此地汇集侠骨柔肠,义薄云天,剑胆琴心的英雄豪杰 ,更有漂亮小哥哥,小姐姐江湖儿女出没的身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