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质文化遗产
绍兴锡箔锻制技艺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  锡箔,又称锡箔纸,为祭祀品。锡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时候,如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。绍兴的锡箔据传始于明初洪武年间,至清宣统时得到迅速发展,鼎盛时绍兴有箔铺(坊)两千余家,产品两百余种,年产量逾三百万块(每块三千张),生产工人十余万人,为此绍兴有“锡半城”之称,是绍兴最主要的产业之一。绍兴的锡箔主要是用来祭祀之用,产品远销中国和南洋许多国家。民国时期,为绍兴锡箔业鼎盛时期。至建国后因时代变迁而渐趋衰落。九十年代后,锡箔业重新兴起,这一古老的产业被重新挖掘,杨汛桥为绍兴锡箔制作的代表,这项手工技艺一直没有失传,现在仍有人在从事这手工技艺。

  绍兴锡箔制作精良,品类益繁,适应各地习俗。制作艺人已练就一手过硬的本领,现在已能制作旧时绍兴锡箔业中最负盛名的品种,产品不仅畅销杭州上海等地,而且远销东南亚各国。 内容来自 BNBVISTA.COM

  锡箔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,且都是手工。其工艺流程如下:先是把锡块放在坩锅里烊化成“锡水”,“烊”,再注入到夹层的模型中,铸成一条条长三寸的、阔一寸的“叠箔”,这工序叫“浇箔”。然后分别由上间司和下间司进行锻打,一直到不能再打为止。一块锡铸件,一般能打三千二百张锡箔纸,叫“一脚”。经过扑“擂粉”,再由箔工头(俗称枪头)裁成不同样式的“页子”。接下来的工序是“褙纸”,就是将锡箔贴到大小相当的“鹿鸣纸”上。再经过砑纸这道工序,将褙好的锡箔更牢固地和纸粘在一起。砑好的锡箔纸便可以用来糊制元宝似的纸锭了,这样锡箔的整个制作工序基本完成。 天下民宿

  2006年6月,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