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哥精华要三日,有大圈,小圈与外圈之分:


大圈是大吴哥,加圣剑寺,龙蟠水池 ,塔逊寺东梅奔寺,比粒寺。


小圈是小吴哥看日出,游小吴哥,加周萨庙(中国援建)大高庙(印度援建),班碟克雷庙(日本援建)的庙,傍晚上巴肯山看日落。


外圈是看建的最早的庙:巴孔庙,别构庙,罗雷庙总称罗洛群遗址,女王庙,高布斯滨山,崩密列


三条路线是游玩吴哥最少重复和最经济的,每一天的旅程都很紧凑。


在小吴哥北2公里是吴哥王朝的最后国都大吴哥(Angkor Thom);小吴哥西北3公里有巴肯山



(大圈)清晨先在去大吴哥参观,


吴哥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的须弥台组成,

一层比一层高,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。

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,


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。


寺庙外围是下车的地方,游览后在千象台处上车。


刻在庙墙上的画,


选几幅,



巴戎寺空中宫殿、巴本寺都在此城中。三个庙连在一起,


从公元802年起,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。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,名之为“毗湿奴神殿”。


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,当时的国都名字“禄厄”。禄厄(Lokor)来自梵文nagara,即都城。繁荣昌盛达6百年之久。


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(1296年),派遣温州人周达观出使真腊。


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。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《真腊风土记》。



吴哥窟最著名的是它的巴戎庙。


巴戎庙由54尊高大雄伟的慈面像雕塑而成。


走在神庙里,处处可见精美细腻的刻画,


有时是在柱子上,有时是在墙角上。

有凸出的、也有凹入的,

甚至是两者交替的作品。

走廊上的窗子,是以小石柱作栅栏,

当阳光透过窗子洒入长廊,


更融合出一种人文与自然交错的美感。


巴戎寺后面是空中宫殿


空中宫殿规模特大。


可以登上去,

楼梯很陡,


这是二层平台,


从二层上望外看。


磊起的石台

石台上,

移步换景,


侧面的石刻


生动的画,


集合地点,

这是宫殿遗址


高高的平台,

栏杆是九头蝙蝠。

台下是千象,


有些墙要加强了,


隔墙里的雕塑,


要找有很多,

需花多少人工啊,

雕的边墙,


左边绿色大方块是大圈的都城,下面兰色方块是小吴哥。紫线是小圈,红线是大圈,外圈要出去几十里,此地图装不下。

 

接着乘车前往圣剑寺


寺前大道

一看就是印度教。

地图


龙蟠水池 ,在皇家浴池对面吃中饭,(地图蓝方块处)

塔逊寺 


东梅奔寺 


比粒寺,感受吴哥古城的历史沧桑和昔日的辉煌。


十三世纪时真腊国王阇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为国教,吴哥寺在十四世纪中叶改为大乘佛教寺,


十五世纪初叶暹罗入侵吴哥之后,又改为小乘佛教,


此后吴哥寺一直是小乘佛寺,延续至今。